欧卡2中文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需要三步,才能开始

只需两步,慢速开始

欧卡2入门方向盘选莱仕达V9莱仕达折叠便携游戏方向盘支架欢迎地图Mod入驻
查看: 7119|回复: 2
收起左侧

[转帖]淮海战役的一点看法

[复制链接]
丶纠结灬 发表于 2011-10-13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淮海战役是在辽沈战役胜利后开始的战役。辽沈战役的胜利对淮海战役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淮海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的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历时六十六天。国民党军先后投入七个兵团、两个绥靖区,三十四个军,八十六个师,共约八十万人,出动飞机高达2957架次。解放军参战部队华东野战军十六个纵队,中原野战军七个纵队,连同华东军区、中原军区地方部队共约六十万人。战役中共消灭国民党军徐州剿总前进指挥部及其所指挥的五个兵团部,二十二个军部,五十六个师、一个绥靖区,正规军连同其他部队共555099人,约占其参战兵力的69%,其中俘虏320355人,毙伤171151人,投诚35093人,起义改编28500人。国民党少将以上高级将领被俘124人,投诚22人,起义8人。以上战果还不包括其溃散和逃亡人数。主要缴获有火炮4215门,轻重机枪14503挺,长短枪151045支,飞机6架,坦克装甲车215辆,汽车1747辆,马车6680辆,炮弹120128发,枪弹2015.1万发。  解放军阵亡25954人,伤98818人,失踪11752人,合计136524人。敌我损失比为4.06:1。武器装备损失计有坦克1辆,山炮、野炮、榴弹炮共34门,迫击炮、步兵炮共219门,掷弹筒26具,轻重机枪1884挺,长短枪14588支,各种炮弹679943发,各种枪弹2014.9万发,炸药(缺双堆集战场统计数字)97025斤。在大决战的三大战役中,淮海战役解放军的伤亡最大,超过其他两次战役伤亡的总和,占大决战总伤亡的53.8%,各种武器的损耗和弹药的消耗也最大,其中火炮损耗占总损耗的48.6%;长短枪损耗占总损耗的69.4%,轻重机枪的损耗占总损耗的61.8%,炮弹的消耗占总消耗的68.7%,子弹的消耗占总消耗的62.7%,炸药的消耗占总消耗的57.4%。歼敌总数则最多,占总歼敌数的35.8%,缴获则最少,淮海战役的激烈可见非同一般。   其中华野歼敌约44万,约占淮海战役歼敌总数的80%;华野伤亡约9.1万,约占淮海战役解放军总伤亡人数的67%。
首先,辽沈战役的胜利对敌人的分化作用,使中原国军拒绝与华东国军配合,为淮海战役创造了最重要的条件。淮海决战开始时,华东的国军主力只有第5军,一度在华东的桂系主力“钢7军”(此时扩编为第3兵团)和整编11师(此时扩编为第12兵团)均不在华东。有人以为是刘邓挺进大别山分散了关内国军的机动力量,为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但国军既然可以跟随刘邓到大别山,也可以再次跟随刘邓到华东,甚至可以置损失过半的刘邓于不顾,再次集中兵力于华东。实际上,老蒋也很想把到大别山的国军象一年前那样再集中到华东与共军决战,由白崇熙指挥。如果此时国军把大别山的国军再集中到华东,国军仍然可以再次重创华东共军,再次占领华东共军的根据地,甚至收复济南。但此时桂系却不听调遣,华中的白崇熙数十万大军按兵不动,对蒋令其于蚌埠设指挥所,统一指挥华中,华东两战场兵力,公然抗命。白崇熙抗命的直接原因是辽沈战役的胜利动摇了蒋介石的统治能力,桂系想乘火打劫篡夺国民党的领导权,乐于看到老蒋力量的削弱,以逼迫蒋下台。当淮海会战绪战之际,白崇熙阳奉阴违,反令第十三绥区王凌云所指挥之第二、第十五军南移襄阳、樊城地区.当黄百韬兵团于碾庄酣战,白的精锐3兵团始终不动,还令向此增援之蒋系部队黄维12兵团停止于蒙城附近不动. 幕后主使者副总统李宗仁,更是于十二月二十五日与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潜等通电与共产党和谈,要求老蒋下野.待黄百韬兵团已被歼,黄维兵团复由蒙城向徐州前进,使共军得以各个击破。因此,华东共军取胜的战略条件是中原和华东战场的国军不能有效的配合,这源于辽沈战役的胜利对敌人产生的分化作用。

其次. 辽沈战役破坏了华东敌人的计划:在淮海战役前,杜律明决定用共产党的战略战术对付共产党。他制定了《对山东共军攻击计划》。组织徐州国民党军四个兵团,二十个军,采取先发制人,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放弃被动的防守城市的打法,变被动为主动,集中优势兵力与解放军打运动战。该计划乘华野、中野分离之际,以华中国民党军牵制中野,以徐州主力采取奇袭战术主张攻击华野,收复泰安、济南。他认为解放军经过济南战役的消耗,必须休整一段日子后才能再战,而徐州国民党军四个兵团的兵力、装备都占优势,而且在济南战役时没有损失,无需休整就可投入作战。由于该计划完全符合蒋介石的战略意图,所以很快于10月2日获得批准。 10月7日,杜聿明召开兵团司令会议确定具体实施方案,并决定于10月15日开始行动。但就在即将发起进攻的10月15日凌晨,杜聿明被蒋介石紧急召往东北挽救败局。刘峙本来就对这个计划顾虑重重,杜聿明一走,立即命令中止执行攻击山东的计划,并把作战计划改的面目全非。猪头刘峙把部队摆成一字长蛇阵,成了没有既设阵地、鼠头蛇尾的到处挨打的阵势,黄伯涛兵团因此被包围,令当时知道这个情况后的杜聿明,白崇熙等痛心疾首,认为这是古今中外罕见的失败部阵,完全绝望。如果不是辽沈战役破坏了华东敌人的计划,淮海战役的结果将完全不同。辽沈战役还耽误了国民党主动进攻计划,为三野和二野赢得了20天的战役准备时间和主动进攻的机会,为战略决战进行了充分的组织准备,这些都是辽沈战役赢得的时间。

第三.辽沈战役改变了华东战场敌人的指挥官,迫使敌人把华东战场国民党的指挥官由最精明的杜律明换成了最笨的猪头刘峙,这使国民党在淮海战役中屡犯低级错误。在黄佰涛兵团被包围之后,如果按照杜律明的计划国民党军队仍然有取胜的可能:杜律明的计划是先用徐州国民党主力南下消灭二野(30万打10万),然后再北上救黄佰涛兵团。如果三野不救二野,二野很可能被杜律明和黄维南北夹击而消灭,就算三野消灭了黄佰涛兵团,国共双方也是各消灭对方10 多万,只能打个平手,华东战场国民党的优势将相对扩大。如果三野分兵救二野,那么黄佰涛兵团就可能突围而下,国民党的80万大军就会集中在一起与三野与二野的60万军队大战一场,国民党军至少可以避免被各个击破,战争的结局肯定改写,甚至国民党取得胜利也不是没有可能,淮海战役的将是另一种景象。辽沈战役改变了华东战场敌人的指挥官,对淮海战役的胜负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美国人当时的评论是:“国民党在东北的失败决定了国民党在大陆的命运”。辽沈战役的胜利使美国人认识到国民党在大陆已经无可避免的失败,减弱了对国民党的支持。杜聿明当时对傅作义说“东北共军即将入关,关外共军的战略战术和战力是关内共军无法比拟的,从理论上说,共产党将在一年内夺取全国政权”。杜律明信心丧失,以至于在淮海战役中采取不负责任的态度,明知蒋介石的命令是错误的也照样执行。淮海战场国军士兵大量叛逃和投降,弥补了共军兵力的不足。 国民党成了墙倒众人推,老百姓更多的加入共产党阵营(直接支前的人达到320万人),有些本来多年与党组织没有联系的“地下共产党员”也赶快起义等(不知道张克侠等人在国军重点进攻山东的时候为啥不起义)。士气是影响战争的主要因素之一,辽沈战役的胜利导致国共双方士气的此消彼涨,也是共军能取得淮海战役胜利的关键因素。
script 发表于 2012-3-5 09: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本来多年与党组织没有联系的“地下共产党员”也赶快起义

这个有意思…
 楼主| 丶纠结灬 发表于 2012-3-5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script 发表于 2012-3-5 09:36
这个有意思…

人性使然嘛、、、也无可厚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手机版|欧卡2中国 ( 湘ICP备11020288号-1 )

GMT+8, 2024-4-27 08:43 , Processed in 0.038029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